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342章 一定程度的改制

  对于甘夫人,刘禅是有一定感情的,刘禅对自己婴儿时期的记忆依旧深刻。

   无论是从法统角度,还是从感情来讲,刘禅当政后都是要追封甘夫人。

   只是,对于自己直接成为东宫太子这件事,刘禅其实有些不满的。

   当了太子,就是储君,身上也是不能有其他朝廷官职的。

   毕竟没有什么比太子这个身份更亮眼的。

   他想先当个诸侯王,比如说秦王之类的。

   结果当时老刘直接掏出了草鞋,“你想在大汉朝里当秦王?!”

   无论刘禅如何争辩说自己已经加冠成年了,依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老刘一顿打,直接击碎了刘禅的‘大汉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的美梦。

   如今的老刘绝不会让任何人对储君之位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他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将刘禅放在太子位上。

   当不了王,刘禅也不会让其他人好受。

   两汉以来,王、侯往往都是实封的,是切切实实把封地和民众分封出去。

   季汉虽然是延续汉祚,但到底是重新建国。

   故而还是做出了些许改动,军功爵位制度,各爵位名称都未曾改变。

   但是封赏的方式改变了,非滔天大功者不得不实封之外,通通虚封。

   封王不就藩,封侯不实邑,改为由朝廷财政发放爵俸。

   以食邑户数三倍的粮秣为每年的爵俸。

   比如刘永、刘理的王爵,本应食邑一万户县,如今则是朝廷每年发放粮食三万石代替。

   其实,若是朝廷政权实力稳固,能够正常完成税收工作,一万户民众的税收肯定是大于三万石粮食的。

   所以对于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说,虚封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以及加强中央集权。

   非刘氏不王,但大封刘氏诸王,以此拱卫皇室这一点,季汉做不到。

   老刘一共没几个儿子,目前更是一个孙子都没有。

   所以,王爵虚封这边,没有任何阻碍。

   至于侯爵的改制,因为季汉的侯爵授予严格,所以此前已经封侯的虽然是实封,但总体影响有限。

   以后的封侯都虚封即可。

   而且可以等这些实封的侯爵百年之后,他们后代袭爵的时候给换成虚封。

   总之爵位制度做出的更改,基本上没有碰到什么阻力。

   百官封赏的最后,落脚点自然是放在了‘北伐大业’上。

   毕竟,刘备登基所喊出的‘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如今尚书台已经有了独立的架构,彻底成为朝廷政府机构之一。

   脱离了少府的管辖范围,尚书台掌握部分人事权、检察权、议政权。

   丞相府掌握剩下的行政权,二者分权彼此制约。

   但因为诸葛亮和法正分别是两个机构的一把手,所以能精诚合作。

   刘禅打算将来不断完善尚书台的构建,最后拆分成各个不同的部门。

   而丞相府,在诸葛亮之后,便不再设置。

   这一点,刘禅也是跟老刘沟通过的。

   只是对于刘禅的许多想法,以老刘的学识和见识,也难以分辨其优劣。

   不过他相信刘禅能够做好,因此表示支持。

   只是在老刘执政时期,由于时代局限性,还不得不延续许多旧制。

   一些创新性的东西只能等将来刘禅掌权的时候再去做了。

   不过老刘也是尽可能的创新了一部分。

   比如,借助此次‘北伐’之大势,老刘成立了专门掌管军机要务的军机参谋台。

   军机参谋台的官员负责和皇帝一起商议军机,总览全国军务。

   必要时还会受皇帝的命令持节外出协助军队作战。

   黄权为军机令,法正、诸葛亮为军机郎。

   军机台的官员几乎都是高职低配,由其他机构的朝廷大员兼职,但却是管理军国大事,故而权力很重。

   而因其兼职属性,根据需要皇帝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增减军机台官员。

   不用经过行政审批,故而这重大的权力实际上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另外,刘备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尚书台的改革。

   首先是加强了尚书台的总体权力,然后对其权责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范。

   在原来的‘礼部’之外,又增添了‘吏部’、‘刑部’、‘工部’三个部门。

   法正以尚书令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官吏的政绩进行考察,以及根据其考察结果进行奖惩升降。

   这点刘禅并不意外,人事权可谓是最重要的权利了,也难怪后世又将吏部尚书称为天官尚书。

   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吏部侍郎竟然是马谡。

   虽然他现在赶路需要坐着四轮车,但无人嘲笑他的形象。

   毕竟人家是从战场上活下来的。

   战场上表现如何先不说,到底是跟着刘禅从荆州回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