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341章 置封百官

  “……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

   “修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随后在悠扬有节奏的钟罄之声中,刘备与一众群臣行三次叩拜大礼。

   刘备当众褪下王爵的九道冕旒,换上皇帝的十二道冕旒。

   然后从杜巳手中接过皇帝印绶和传国玉玺。

   刘备端坐于御床之上,接受百官朝拜称贺。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群臣齐声高唱贺,声音嘹亮,随后周围的将士们也跟着下拜唱贺,声势震天。

   ……

   一系列流程下来,天已经大亮,众人也饿了,便到了分享祭肉的时候。

   刘禅分到的是牛前腿的一块巴掌大的肉,下刀之人巧妙的避开了牛筋的位置,所以并不会出现啃不动的情况。

   刘禅悄悄从手中拿出洋葱,正当他为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忽然闻到了一股蒜、姜味,眼睛余角一看,却是旁边诸葛亮、法正等人所带。

   而老刘就厉害了,他带来一小罐豆子酱。

   这么一对比,生啃洋葱的难度似乎最大。

   这些家伙一个比一个狡猾,刘禅感觉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吃饭的时候大家可以在原地,若是有什么生理需求也可以去解决。

   等群臣再次齐聚的时候,便是刘备与群臣答谢天地,祭祀皇天后土的仪式便是走完。

   刘备正式承接天命,以皇帝的身份开始下诏。

   首先是改年,将建安二十六年,改元为章武元年。

   接着时及夏四月,下诏大赦天下。

   然后是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历代汉帝。

   皇帝,便可以置三公九卿,其实大家的座次早已排列清楚。

   一般也就是中间部分有争议,但是前排是谁、顺序如何,大家都是早有预料心知肚明的。

   关于位置高但无实权,安置老干部的三公,诏令如下:

   拜国太傅许靖为司徒、拜安汉将军糜竺为司空,太尉的职位则是空置以待贤才。

   当然,也有刘备亲掌兵权而无需设置太尉的缘故。

   许靖的安排好理解,反正他也不管事,给他司徒待遇,高高捧起养老即可。

   至于糜竺,其实也无多大异议,因为人家够资格。

   当年刘备落魄到只剩关、张俩兄弟时,是糜竺拿出大笔经费和两千家奴资助给刘备,助其东山再起。

   虽然后来刘备地盘越来越大,已无需糜竺资助,但当年的这”A轮天使投资“可是刘备得以一次次崛起的根本。

   糜竺第二大特点是忠诚本分不管事,他知道自己虽然很有经商的头脑,但是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

   故而从未主动求劝,自从投靠刘备以来,除了有一次刘备实在无人可用,派他去出使过吴国之外,糜竺一生都没有什么实际事务。

   所以其本人一直是位置高高的荣养状态,老刘每次封赏群臣,糜竺都是继许靖之下的第二人。

   而糜家子弟中有不少出仕的。

   如今,既然当了皇帝,刘备身上的一众官职自然是要卸下来的。

   汉左将军府裁撤,拜诸葛亮为丞相,加录尚书事。

   设立丞相府,为全国政务机关,总览国务。

   法正仍任尚书台尚书令,兼任护军将军,加辅汉将军。

   护军并不是统兵之将,而是负责训练士兵的;辅汉将军则是有统兵之权,可以带兵作战。

   刘备将训练士兵和带兵打仗的权力分割,这样能避免将领拥兵自重。

   当然,法正作为老刘心腹中的心腹,两个权力都有。

   相较而言,诸葛亮虽然一直挂着军师将军的封号,但却只有训练士兵的权力,而不能统兵征战。

   而尚书台,则是隶属于皇帝的机构,有点内阁的味道。

   尚书台是东汉才有的,但是尚书在先秦时期便有了。

   主要是负责管理一下文书,秦朝时则是负责在皇帝与丞相之间传递文书。

   到了汉末,尚书台的权力已经非常大了。

   第一,拥有选用官吏之权。

   察举制之下,每年的岁举由三公主考(考察而不是考试),需要经过尚书的复查才能确认最终结果。

   第二,弹劾官吏及执行诛罚。

   除了自主发现不法官吏进行弹劾,若是哪位大臣不合皇帝心意,身为近臣的尚书也要奉皇帝之命劾奏。

   对于弹劾人这一块,法正相当尽职尽责,以至于百官害怕被他弹劾而自觉规范自己和家人的行为。

   第三则是总领百官朝仪及奏事。

   就连丞相想要向君王奏事,都要先走一下尚书台的程序。

   当然,如今诸葛亮加录尚书事,便不受这一点的制约。

   总之,尚书台和丞相府既有合作关系,也有制约关系,是平衡皇权与相权的重要机构。

   而以当前朝廷的情况,内有法家拂士,出有敌国外患。

   法正和诸葛亮肯定是精诚合作的。

   此外,其他群臣百官,各依照次序,皆有封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