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重生为鱼,十年成蛟,百年化龙!

第676章 平静中成神

  “唯有磨练出一颗凡人可比神明之心,方能征服那座微末山,方能真正成就真正的先天神灵之躯……原来如此……”

   吴拳山面露苦涩。

   原来他一直都是错的。

   和所有闯山失败的人一样,从一开始,他的初衷便已经错了。

   自道祖飞升之后,闯山之人如过江之鲫,而他们的目的,无不都是山上的那座悟道台,那份一位飞升者留下的传承。

   所有人都被山上的造化机缘利诱,却忽略了登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一场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的修行。

   时隔多年,吴拳山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年闯山失败的原因。

   可惜,这场明悟来得太迟。

   甚至都不算他自己的领悟,而是青牛祖师的指点。

   这让吴拳山不由地有些失意。

   若是他能早年通过自己悟出这一层深意,当年的结果或许就截然不同了。

   “世上太多事都无重来的可能,属于你的时机已经错过,何必再行追悔?”

   青牛祖师平静道:“夫子山的那帮人讲道理还是有一手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未来的路还长,过分执着过去,只会让人沉沦。”

   “弟子受教了。”

   吴拳山俯身垂耳,虔心听训。

   当抬头时,他又问道:“那老祖认为,古道友此行能成吗?”

   “成败与否,非他本人,谁人知之?”

   青牛祖师摇首,道:“于闯山者而言,能在山上走多远,呆多久,都不重要,一息顿悟足矣,此谓十年磨一剑,一朝登天门。”

   “十年磨一剑,一朝登天门……”

   吴拳山跟着默念一句,目光却不由地转向南方,落在了那属于灵山一脉的地界。

   传说,那位灵山祖庭的如来祖师,曾在一株菩提树下枯坐三千年,终于一朝悟道成佛。

   或许,这个古老的传说也暗藏着这个道理。

   三千年于菩提树下枯坐,在世人眼中,是个美谈。

   但对于那位如来祖师来说,那一瞬息的明悟才是成佛与否的转折点。

   而对于古夜而言,十年登山之路,能否收获佳果,也只在那稍纵即逝的一瞬之间。

   “希望古道友不要步弟子的后尘吧。”

   吴拳山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问道:“对了,老祖,先前弟子向您通禀此事的时候,你说了一个‘也’字,此字指向何人?”

   “一个故人。”

   青牛祖师只说了四个字。

   “故人?”

   吴拳山眉头蹙起。

   “是我的故人,是道祖的故人,也是天下人的故人。”

   “多年前,我才去拜会过他,不曾想他还是出世了,并去往了微末山,重游旧地。”

   青牛祖师轻轻颔首,一滴露珠自身后的一朵池莲上飞来,落至身前,于半空中飘荡,倒映出一个少年的身影。

   ……

   画面一转,重新回到了微末山上。

   在距离山脚约莫三百六十万丈的地方,有一处罕见的平整岩地。

   这处岩地的所在,似如寒与暑的交界地。

   向下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如一条蜿蜒绿蟒,斜铺出十里地之遥。

   向上则可见点点银光,有寒意随风而来。

   到了这个高度,已可见少量积雪,稀稀落落地堆砌在这处岩地之上。

   这时候。

   一个衣衫褴褛,满脸胡茬的白发男子从下方的山林走出,踏上了这座岩地,正是在山中苦行了十年有余的古夜。

   此时此刻的他,身形消瘦宛若枯木,面容满是饱经风霜的沧桑。

   唯独那双眸子,依旧深邃明亮,仿若岁月都无法将它们摧残。

   他站在岩地的边缘,转过身,回过头去,顺着陡峭高耸的山势,俯瞰着山下的万事万物。

   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的壮阔感觉,油然心生。

   而这,也是他自踏入这条山路以来的第一次回头。

   “微末山高绝,从山下走到这里,必是历经了千难万险,现在回头言弃,未免有点太可惜了。”

   忽然间,一道声音从古夜身后传来。

   此地已是奇高,寒暑交界,积雪成片,草木难生。

   偌大的一片岩地,唯有几株耐寒古松稀疏而立。

   话音传至耳畔。

   古夜却并未回头,依旧在眺望着下方广袤的山川大地,仿佛深深沉浸在这壮丽的大好河山当中。

   “回头并非言弃,轻舟已过万重山后,舟上何人不想回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的悲欢离合?”

   直至许久过后,他才开口,声音有些久久未曾言语的嘶哑。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先前那道声音的主人走来。

   来人是个少年,身着一袭朴素的青衣道袍,袍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花纹坠饰。

   他来到古夜身畔,和煦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微风拂动着他的衣摆,一对眸子淡如清水。

   “原来已经得悟了吗?可喜可贺。”

   他在阳光下微微一笑,春风一般的笑容带着些许倦意,像是邻间私塾的一位年少书生,刚从偷懒瞌睡中醒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