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第374章 天圣贤臣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画凌烟 2677 2024-06-07 11:07

  和李泌聊完,已经是傍晚时分,风雪变急了一些。

   李倓本打算回寝殿睡一觉,张旸急匆匆进来:“三郎,杨国忠求见。”

   “这个时候了,他还来作甚,让他明天再来。”

   “他说有要事求见。”

   李倓犹豫了一下,说道:“让他进来。”

   杨国忠进入大殿之后,哆嗦了两下,行礼道:“臣参见圣人。”

   “何事?”

   感应到皇帝语气中的一丝不悦,杨国忠却似乎没有当一回事,反而嘿嘿嘿地笑道:“圣人,李揖已经全部都招了,招供书在这里。”

   “哦,就这事啊,明日再说吧。”李倓摆了摆手,显然是打算休息了。

   “圣人,咱们这位户部侍郎在关中有良田五万亩,在他老家河北有田十五万亩!”

   李倓怔了怔,目光瞬间变得锋利起来,如剑一样盯着杨国忠:“多少?”

   “一共二十万亩!而且家中超出货币两千万钱,粮食两万石,西域夜明珠两颗,琉璃杯五樽,丝绸三千匹,还有玛瑙、玳瑁、貂皮,哦,还有十几名昆仑奴,又有波斯的珠宝……”

   “拿来!”李倓听不下去了,狗日的,这李揖比朕当年在长安做买卖的时候还有钱。

   杨国忠立刻双手奉上。

   李倓快速却仔细地扫过每一个字,看完之后,他问杨国忠:“李揖怎么会有这么多田?”

   杨国忠叹了口气,一脸的痛心疾首:“圣人,您是不了解国朝的情况,臣在做宰相的时候就经常问那些官员,让他们要兢兢业业……”

   “说重点!”

   “是是是,大唐官僚、贵胄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有钱。李揖这些钱不算什么!”

   “二十万亩地!还不算什么!”李倓沉声道。

   “圣人,自无上皇在位的时候,田地可自由买卖后,大量的官僚和贵族开始疯狂地购买田地!这真的不算什么,不信您让臣去查,臣还能跟您捞出几个五十万亩的!”

   说到这里,杨国忠的情绪激动起来,他拍了拍胸脯,一脸的骄傲。

   那样子仿佛在说:只要圣人将这件事交给臣,臣就能给圣人一个没有贪污的大唐!

   李倓坐下来,将这份招供书放在桌案上。

   他瞥了一眼杨国忠,心里想着,以杨国忠的狗德行,他会嫉恶如仇地想要为民请命?

   狗屁!

   你杨国忠想要干什么,朕不知道?

   你无非就是宰相没得当了,现在新皇登基,上下权力结构面临重新洗牌,你想以此手段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人!

   “眼下边关不稳,暂时不宜多生事端,将李揖的案子提报大理寺初审,再走刑部。”

   “圣人,臣觉得还可以继续挖……”

   “先交给大理寺!”

   “是!”

   “这件事你做得很好,你先退下,朕乏了。”

   “臣告退。”

   杨国忠离去之后,李倓却没有了睡意。

   李隆基还真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唐啊!

   外部形势严峻,内部形势更加严峻!

   正如李泌所言,均田制瓦解,也是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而且是根本原因之一。

   在古代,田是第一生产资料,它的配置出了问题,那就是国家根基出了问题。

   一个李揖,有二十万亩地,那三省六部其他官员呢?

   有多少!

   可别忘了,这大唐的官员,一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引荐,背后有更大的世家资源。

   虽说这些世家早已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可在地方上的声望依旧兴隆,钱财极多,他们想要并田就太容易了。

   如果说并田是独立的问题倒还好说,可田地兼并牵涉到了人口资源的配比。

   人口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国家资源。

   现在大唐的均田制崩溃,几乎都是募兵制,想要恢复也基本不可能了。

   为什么不可能?

   抄家分地不就可以了吗?

   要是这么简单,李倓也不用如此发愁了。

   进入大唐中期,战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还是府兵,府兵在外作战的时间将越来越长。

   这势必会影响农事耕种,进而影响粮食总产量。

   眼下经过去年的大战,各地良田本就荒废,多地出现粮食紧缺,现在还用政治手段强力恢复府兵,将会出现兵源和田里的劳力无法协调的矛盾。

   所以募兵制反而是适合这个时代的,它是大势所趋。

   只是募兵制还需要许多更加完善的制度来制约而已。

   李倓来回走动,直到夜深,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他总算想出一些眉目,这才歇息睡觉。

   接下来数日,李倓先是重新任命了一批核心官员。

   任命王忠嗣为兵部尚书,给予冠军大将军衔。

   王忠嗣之前是御史大夫荣誉衔,御史大夫是从三品,兵部尚书则是正三品。

   在大唐,中书令、侍中这种宰相就是正三品。

   至于冠军大将军也是正三品,是荣誉衔。

   人们感到很惊讶,因为都以为王忠嗣会入中书门下,做宰相,没想到只是给了一个兵部尚书。

   但政治嗅觉灵敏的人却已经闻到了皇帝的意图,可能当今圣人是想将军政从中书门下分离开。

   所以没有让王忠嗣这样重量级别的人进入中书门下,而是先给了一个兵部尚书的官职。

   随后李倓又任命颜真卿为御史大夫。

   这里的御史大夫却不是荣誉衔了,而是实际官职,主掌御史台,检查百官。

   以颜真卿的性格,他来做御史大夫是最合适不过的。

   又任命李泌为左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顾问,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中枢重臣之一,但到了大唐,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了。

   但这个任命却耐人寻味,李泌之前没有官职,却直接被任命为从三品的左散骑常侍。

   是不是下一步,他要升为侍中,进入中书门下了呢?

   李泌实在太出名了,他进入中书门下,似乎也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当然,李倓没有忘记李白。

   他也给了李白官职:右散骑常侍!

   右散骑常侍也是从三品,和御史大夫同级别。

   虽说没有实权,但作为皇帝顾问,是能够经常陪伴皇帝左右,给出自己的建议。

  喜欢我在大唐躺平摆烂请大家收藏:(www.xs4.cc)我在大唐躺平摆烂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