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乱世崛起

第468章 英烈祠和三清观

明末:乱世崛起 小香烟 2093 2025-04-29 10:12

  听到王毅询问朱由检,张嫣想了想,便从崇祯十七年,朱由检一家来到护民城后的事情,和盘托出。

   朱由检来护民城的头两年,朱由检居家不出,制作了祖宗牌位,每日在灵堂以泪洗面,直言自己是亡国之君,对不起列祖列宗。

   王承恩见朱由检日益消瘦,便极力安慰劝说,终于说动朱由检去曾经军民府治下各省游玩,看到了军民府治下的百姓生活,才逐渐的想开了一些。

   前年,王承恩(1578年生)因寿元到限,作古而去,朱由检大哭一场,又颓废了好一阵子。

   而今年开始,朱由检与从格物院退休的、在三清观修行的葛道长结识,便几乎每天都住在三清观,与葛道长论经讲道,以修道之人自居。

   至于张嫣与周玉凤开的糕点店,朱由检是一次也没去过,更别说帮忙了。

   王毅抬头看了看摆钟上,见时间不早了,便止住了立即去找朱由检的念头,开口说道:“我明天与他聊一聊!”

   他立即叫来警卫员,将明日的计划安排了一番。

   翌日。

   王毅一行人出了护民城,直接前往英烈山。

   如今的英烈山,有数万英烈在此沉眠,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百姓前来祭拜,香火非常的旺盛。

   王毅虽然提前计划要来英烈山,但并未对英烈山进行封锁,而是一切照旧。

   所以,今日来英烈山的百姓,依旧络绎不绝。

   “小景,快来给英烈们磕头,会保佑你平安长大的,当年为娘就是在这里许愿,才怀上了你,很灵验的!”

   一位妇人在英烈祠中跪拜之后,对自己四五岁的小儿子招手示意。

   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听到母亲的呼唤,连忙来到母亲的身边,然后在母亲的教导下,对着英烈牌位进行叩拜。

   这一幕,被进入英烈祠的王毅等人看见。

   对于这种情况,王毅等人见怪不怪。

   在英烈祠建立后,便一直百姓在英烈祠祭拜。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传出英烈祠有英烈庇佑,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消息,使得前来焚香祭拜的百姓,愈发多了起来。

   自此,在英烈祠祭拜而梦想成真的人,数量越来越多,便逐渐有了英烈祠非常灵验的传闻。

   这种传闻,使得这个帝国最大的英烈祠,香火更加旺盛,每日都要排起长龙。

   王毅一行人,也是在英烈祠的管理带领下,才能在不兴师动众的情况下,提前进来。

   待百姓们祭拜完,王毅才在英烈祠献花,告慰那些为帝国阵亡的将士。

   虽然王毅没有兴师动众,但还是被百姓认了出来,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如今,帝国各地都有王毅的塑像,且《己巳之变》的电影中,也有王毅本人出演,所以许多百姓都知道王毅的样貌,被认出了也不稀奇。

   何况,在护民城周边,许多百姓是看着护民军成长起来的,以前能够经常见到王毅。

   一些年纪大的百姓,更是激动的流泪,下跪行礼,被暗中保护的警卫员一一扶起,并表示帝国不兴跪礼,可以用军礼代之。

   百姓们在警卫员的管控下,分站道路两边,对王毅行军礼。

   王毅一行人离开英烈祠时,也以军礼回应百姓。

   百姓们跟随王毅等人的脚步,被警卫员拦下,直到王毅等人坐上汽车,远远离开。

   王毅到英烈祠献花的事情,在第二天就登上了《华夏日报》。

   王毅等人被百姓的热情感动,担心前往三清观也会有百姓聚拢而来,因而发生安全事故,便调动护民军提前去三清观进行安排。

   来到三清观,有许多百姓聚集,都是前来道观上香祈福的,如今护民军在管理秩序。

   下了汽车,王毅看到了三清观的山门。

   这座三清道观,是王毅曾经承诺葛道长而修建的,与武当山一样,同样采取明朝皇家建筑规制,甚至参考了武当山道观。

   前后动用钱粮达到上百万两,建筑群共有三十三座不同形状的建筑,以上等木材为主材料,展现了华夏古建筑的优美,可谓恢弘气派。

   王毅之所以舍得花重金建造,原因是本地人绝大部分信奉佛教,在陕西各地,几乎每座城镇,都有寺庙存在,甚至数量非常庞大。

   而道教作为本土教派,王毅还是希望道教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使道家文化得以稳定的流传下去。

   在南北两路大军出兵中原各省时,那可是有不少道士主动了解护民军和军民府的政策,然后给百姓讲解,劝百姓归降。

   将道观腾出给受伤将士养病的情况比比皆是,以及上山采药医治将士和百姓的事情等,对护民军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寺庙也有这种情况,但远不及道教做的多。

   在帝国建立后,王毅对道教也有很大的关注,曾拨款对各地大小道观进行修缮和修建。

   尤其是在帝国的新疆域,几乎每个府都规划了修建道观,九年总拨款达到五千多万两。

   至于寺庙,王毅虽然也拨下了修缮款,但只有五百多万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