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第233章 偷家大成功,项城沦陷!

  枪杆一抖,枪尖绽如梨花。

   正面突刺而来的长枪被苏角尽数荡开。

   刚想撤枪格挡两侧,两杆长戟就从苏角身侧探出,为他挡住了左右两侧的攻击。

   苏角畅快大笑:“好袍泽!”

   时年十七岁的苏角力劲尚未达到巅峰。

   以当下力劲,苏角完全没有独对数十名敌军的把握,只想以守为主。

   但当身后有了袍泽,侧翼有了防护,苏角战意陡升。

   右臂发力,梨花罩向身前楚军,面前楚军很难看清枪尖的具体位置。

   踏前一步,左手前移用力控住枪杆,梨花收束成为枪尖,洞穿了一名楚军的咽喉。

   旋即苏角毫不犹豫的抽身后退,再次转攻为守。

   攻守变换间,苏角的杀敌效率明显低于寻常。

   但趁着苏角争取的时间和拉扯出的空间,已有二十多名秦军顺着云梯爬上城墙,在苏角身后构筑出了两个以什为单位的简易阵型!

   不远处,正在苦苦支撑的汪博见状高呼:“苏兄,合兵!”

   苏角朗声而笑:“正合我意!”

   汪博向左,苏角向右,两名将领各为锋锐引兵转向。

   分明是在楚军的城墙之上,秦军原本应该处于弱势兵力。

   但在汪博和苏角的配合下,却硬生生在局部战场打出了对楚军的左右包夹!

   “杀!”

   再次持枪洞穿一名楚军的咽喉后,汪博的面容出现在了苏角面前。

   见夹在中间的楚军被杀穿,苏角当即大喝:“列阵,向外推进!”

   城墙之上被杀出一片属于秦军的空间,城下亲兵岂能看不见?

   云梯一架贴着一架的勾上城墙,越来越多的秦军顺着云梯被输送至城墙之上!

   “以精兵为先登?!”项朗双眼瞪大:“秦将安敢欺本将!”

   以精锐先登确实很容易打出效果,但只要守军将领防备得当就会造成攻方精锐丧尽的惨重代价。

   而嬴成蟜派出的可不只是精锐,更是亲兵!

   这种操作简直是不把项朗当人看!

   可项朗却悲哀的发现,即便嬴成蟜违背军略的踩脸输出,项朗也无可奈何!

   看着越来越多冲上城墙的秦军亲兵,项朗连声断喝:“令!城下兵马速上城墙!”

   “令!北、西、东三城各抽掉五百守军即刻增援南城!”

   “令,南城兵马收缩防线,死守登城马道!”

   面对如潮水般涌上城墙的秦军,项朗果断熄灭了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反推秦军下城的想法。

   而是选择放弃大半南城城墙,甚至放弃了城门楼,将南城兵力完全收拢至登城马道,只求秦军无法顺着登城马道进入城内,进而开启项城城门。

   虽然项燕带走了大半项氏子弟,但而今的项城之内依旧有两千余县兵,万余家仆、家兵,更有六千余从小就打熬筋骨、演练武艺的项氏族人。

   只要项朗能拖到这些援军抵达,自然可以完成反冲!

   可嬴成蟜会给项朗这个机会吗?

   看着从其他三面城墙增援而来的楚军,嬴成蟜当即下令:“令!”

   “姜明向北城进发,即刻先登!”

   “萧途所部向西城进发,驻于城外一百二十丈!”

   姜明所部迅速转进北城。

   一路狂奔至北城外,根本来不及休息一下,姜明便高声大喝:“先登勇士,冲城!”

   怒吼间,千名先登扛起云梯便向北城墙发起冲锋。

   远远看到聚集在北城外的火把,项朗意识到,自己被牵制了!

   可即便明白了又如何?

   放弃北城吗?

   不可能!

   他只能下令:“令!北城兵马停止增援,退守北城!”

   “西城兵马协助增援北城!”

   项朗扯着嗓子高呼:“将士们,援军即将抵达,坚持住!”

   “想想你们的亲眷,想想你们的族人,他们都在城内等着你们的捷报呢!”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的看着秦军闯进我们的家,杀害我们的亲眷吗!”

   “只要坚持到援军抵达,我部即可下城休息!”

   “我项氏子弟定会将敌军赶出项城!”

   “此战若胜,所有守城县兵皆赏地二十亩,钱五千!”

   “战死者,倍之!”

   常备守城兵力太少是项朗无法改变的客观问题。

   项朗只能开出自己权限内最重的赏赐,用重赏换勇夫!

   果不其然,听见项朗的呼喝,守城将士尽数振奋大吼:“死战!”

   呼喝间,县兵们战意汹涌,虽然战阵依旧摇摇欲坠、缓缓后退,却终究守住了登城马道!

   然而在项朗跟着大军一起退守南城的登城马道之际,嬴成蟜却已率亲兵转进西城。

   看着仅有数百名县兵驻守的城墙,嬴成蟜沉声下令:“先登!”

   遥望千名秦军先登扛着云梯冲向城墙,西城守军惊声高呼:“秦军来袭!”

   “守城!快搬器械!”

   “快去向将军求援!”

   “擂鼓!点火啊!”

   西城守军想要去上禀项朗,但他们根本杀不穿已经占领了大半南城城墙的秦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