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战国万人敌

第596章 城市套路深

战国万人敌 鲨鱼禅师 2120 2024-05-30 14:43

  《大别山条约》从起草到正式签约,用时不过十天,到蓼城小夏姬挺着个大肚子开始叫痛的时候,蚕豆上市了。

   然后淮中城就把新上市的蚕豆,当做《大别山条约》签订的重要奖励。

   这是很标准的冬粮,跟芋头一样,是主粮之外非常有力的补充。

   “六十岁以上每人可以领五十斤?”

   “五十斤。”

   “这蚕豆听说是秦国的特产,用盐水来煮,倒是不错。”

   “豆粕场用来打粉倒是不错,有豆粉也好食些许。”

   “蚕豆也能打粉?”

   “黄豆能打,蚕豆自然也能打。”

   淮中城的住户,如今的餐桌文化相当丰富,尤其是食物的多样性,列国除非是大贵族甚至国君,否则普通的中小贵族,还真的不如普通的淮中城居民。

   即便是淮中城的乡下,也因为淮中城的大量消耗,使得蔬菜种植不得不有多样性。餐饮文化的丰富,也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今年茨菰、荸荠要好卖的多。”

   “幕府今年犒赏各县邑,就有茨菰粉。”

   “说起来……幕府有不能做粉的吃食吗?”

   “肉?”

   “肉松?”

   “……”

   因为纺织技术的更新,使得李总裁筛选淀粉的能力更强,于是原本有些不能做粉的食材,经过各种前期处理之后,自然也能加工打磨成粉。

   除了豆类作物之外,水生作物也是江淮地区的重中之重。

   不算茨菰、荸荠这种,只算菱角,新开辟的水塘,亩产也有一千三百斤,种植管理都相当的科学。

   菱角种类也划分六种,高甜、高淀粉的,被进一步筛选,种植面积更广。

   比如说江北大量盐碱地,在开沟挖渠之后,需要进行两次洗地。

   洗地过后,其实土地产出依然有限,水稻大概就是亩产八十斤。眼见着如此,李解寻思着还不如种荸荠、菱角、茨菰、芋头、黄豆等等作物。

   广种水生作物,一是可以自然地缓慢洗地,二是适当管理之后,亩产十几倍水稻。

   以往江淮列国并不愿意这样干的原因,就是水生作物产出之后无法保存,但李解治下油盐产量极高,同时又有淀粉提取的“先进技术”,那么通过油盐混合熟制,通过木制模具压制,就能得到非常不错的耐存储熟食。

   脱水之后打粉,哪怕是高糖的荸荠,其亩产淀粉总量,也远远超过江北地区种植的主粮。

   配合大量的腌渍品和脱水制品,过冬的口粮按照人头分配,基本上接近乡士阶层,甚至在蛋白质摄入率上,还大大超出。

   至少入冬之后,列国吃不到的豆制品,在李解治下,就根本不算个事儿,工地上天天拿豆腐当肉。

   “这《大别山条约》一签,以后就没什么楚国衡山,只有大别山。”

   李解抖了抖白纸黑字,有了这破烂玩意儿,除了楚国,谁都得认大别山以东地区,都是吴国的地盘。

   实打实的那种,以后跟人互喷,甩出白纸黑字就是。

   想他好歹也是吴威王所封王命猛男江阴子,又加封淮水伯,这吴国内部要是彻底嗝屁了,他这么个带忠臣,有这张小纸片儿,别的不敢说,江北淮南就是他的。

   条约签订没有楚国,楚国不认,没关系,楚国只要没了,岂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过个五六七八九年,谁还特么知道什么衡山,楚国人只怕一开口,也是大别山谁谁谁。

   当年的衡山柏举斗氏,以后就是大别山斗氏,曾经的“负箭国士”,也是白白浪费了性命。

   “主公,六十岁以上都赏五十斤蚕豆……可要分一分新旧老人?”

   “不必。”

   李解嘿嘿一笑,“这叫收买人心,懂?”

   “收买人心?”

   一听这词居然这么带感,大舅哥商无忌赶紧掏出小本本,以后编纂《字典》的时候,说不定就用上了。

   “除了五十斤蚕豆,我看还能再赏新鲜荸荠二十斤,茨菰一百斤。”

   今年荸荠、茨菰的产量极高,大概跟去年发了洪灾有关系,而今年开沟挖渠,新修的池塘也是相当的不错,加上天然的水域面积,不仅仅是荸荠、茨菰,新上市的“四角菱角”,也就四角乌菱,一亩水田,居然收了一千六百多斤。

   同样是四角菱角,四角乌菱的出粉率,要比红皮紫皮四角菱角高得多,后两者主要是高糖,甜度相对较高,口感脆爽类似甘蔗。

   对老者而言,煮熟了口感偏粉的四角乌菱,显然更好。

   “还有菱角,这月份最早的是四角菱角吧,一人一百斤。”

   “主公,会不会太多了?”

   “多个屁,这么多菱角,来不及加工,还不如当人情送了。”

   煮熟了的菱角,也是比较耐存储的,即便是夏天,放个十天半个月,问题不大。

   只是以往这种东西,不过是类似莼菜一样的添头,完全没办法当主食。

   李解现在提取粗淀粉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大地提高了利用率,原本的边角料食材,也有了用武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