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锄清

第二百四十七章 船

锄清 酒中狐 2088 2024-05-30 14:39

  甚至,有些大船所需要的龙骨,更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用来阴干木材!

   “用房梁!”

   朱慈炯沉声道:“湖北光复,遗留满城无数,建筑所用的木梁,就算是稍微变形,只需要将屋顶瓦片朝上推一推就可以的了!

   现今造船乃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先用这些木梁应对,同时砍伐木材备用!”

   郧阳多山,山上树木茂盛,山上上百年的树木比比皆是,根本就不缺木材。

   唯一缺乏的就是时间。

   是以,朱慈炯决定先拆了房屋,用木梁应对了眼前的难关,等到后续木材阴干之后,就有了充足的木料使用了!

   王昌安坐下了,陛下的这个决定,虽然会浪费一些人力,但是不得不说,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三桅船的制造,可有难度?”

   既然说到了这个,朱慈炯索性询问一下,可有难题存在。

   “这个陛下放心就是!”

   王昌安笑了:“咱们大明素来就不缺能工巧匠,有了陛下的激励办法,小小的三桅船,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

   家里从事航运生意的王昌安,自然知道这三桅船是什么东西。

   这可是西洋称霸海上的利器啊!

   因为侧重的不同,使得西洋的三桅船,船只抗震能力大为提高,甚至能够在船舷上布置了十几门火炮。

   他已经试验过了,若是完全按照陛下给予的图纸,制造出来的三桅船,要比西洋船只更加厉害一些。

   ……

   三桅帆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西方在造船技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历史。

   也使西方渐渐的在世界贸易中占到主要的地位,随后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都和这种帆船的出现,及航海新技术的使用密不可分。

   它的出现,使航海家和造船家,简直想不出她还有什么值得改良的地方。

   历史上的这玩意,足足使用到1890年铁甲舰的时代,甚至三桅船还有铺设铁甲,成为铁甲三桅船。

   当然,这玩意还有一个缺陷的——水密舱。

   出现于华夏宋代的水密舱,在三桅船大规模使用的时代,并没有被西方重视。

   而朱慈炯却是知道这玩意的厉害之处。

   可以这么说,一艘水密舱设计合理的船只,足以成为海上不沉的传奇。

   历史上有一艘采取水密舱设计的船只,遭受了没有修复可能的轰击之后,还在海面上漂浮了三个月之久!

   当然,这样的情况很难复制,但是,当三桅船与华夏的水密舱设计相结合的时候,足够大明的三桅船领先全世界数百年时间了。

   王昌安可是让人测试过的,在汉水中,采取了水密舱制造的三桅船,足足承受了一百次红夷大炮的轰击,甚至,船舱已经数次被整个横穿,船只依旧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好几天时间。

   华夏造船史,有史记载最早确切可查的是春秋时期。

   吴国余皇是为当时华夏最大的船只。

   就算是小一些的大翼,折合后世也有近三十米长。

   虽然说相对于同时代被西方人狂吹的希腊三层浆战船,看起来是小了一些,然而战力却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45米长、六米宽的希腊船,航行时一百七十支木桨飞转,俨然地中海上的巨无霸!

   实际上这玩意却都是皮条和绳索捆扎,航行的时候无比威风,其实十分不经撞。特别是发生海战时,战船间主要都是对对撞,却是宛若木筏一般稀松。

   华夏船只,讲究卯榫结构与钉并用,素来注重实际使用能力。

   与希腊同时代的吴国、齐国海战,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借用一句美国学者杜普伊的话说:“从公元1世纪到3世纪,世界造船业的领先位置,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汉代开始成熟的楼船,长达百米,整个船体通常三层城楼构造,部署各种远近兵器,放在当时的世界海洋上,就是无敌的存在!

   而且千万别以为,这巨大体型的楼船是花架子,好些细节技术,楼船比起西方世界来,领先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比如驱动中,华夏的橹要比西方人的桨轻松省力,甚至方向操纵中,华夏船的舵更远远甩开西方人的侧桨。

   正是依靠战船的先进性,使得汉朝的强盛,深入人心。

   汉武帝时代,汉朝的海军就多次跨海征战,向北碾压朝鲜,向南平定越南地区。

   几乎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打开!以《汉书.地理志》的记录,中国的海船在汉代时,就已经打通了从广州到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航线。

   华夏独家所有的翼面型风帆,风力速度更大。

   两晋时期出现的多桅杆错配技术,更确保船只逆风飞扬。

   南北朝时代,科学家祖冲之就曾尝试淘汰橹桨,用踏板驱动轮轴驾船。

   发展到中唐时代,由唐朝王爷李皋,开发出了长江里专用的车船。

   从此这种船只几经改良,成为中国内河的主战舰船。技术长期领先古代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