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锄清

第四十八章 来自清初的城市牛皮癣

锄清 酒中狐 2167 2024-05-30 14:39

  朱慈炯刚刚去裕州新兵营,参观了新兵营的月底大比武,还来不及亲手给获奖的士兵颁发奖状,就收到南阳加急送来的消息。

   “什么?宁王之后来了?”

   朱慈炯有些迷茫。

   宁王不是被朱厚照给全灭了吗?

   他怎么记得武宗在剿灭宁王造反的归途,落水身亡,其后,大臣们为了给出一个说辞,于是就将宁王一脉都给斩杀了?

   实际上这就是认知的局限性了。

   一个时代的消息何其庞杂,莫说是一个普通人了,就算钻研明史之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将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全部记入脑海的。

   李挺傲开口解释道:“陛下,并非是宁王嫡系,而是宁王府的旁支,到了他们这一代,已经不在袭爵了。”

   不在袭爵,也就是说是只是记入族谱,留有一个奉国中尉的名头罢了。

   “是何人?”

   朱慈炯随口问了一句。

   朱明宗室已经快要被杀绝了,纵然来人只是一个疏宗,朱慈炯还是必须要有所表示的。

   “陛下,此人讳耷,按照辈分来计算,当为陛下的叔祖。”

   “朱耷?”

   朱慈炯茫然,这是谁啊?

   没听说过!

   “陛下,此人自号八大山人,前些时日,为了躲避满清迫害,改号个山驴……”

   “八大山人!”

   朱慈炯猛然站起。

   来自后世的他,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号!

   这人可是诗书画字四绝啊!

   尤其是后世人们,总是喜欢用他所画的“翻白眼”动物,来表明自己的无奈。

   “陈益,你留下,代替朕嘉奖此次取得名次的新兵。”

   朱慈炯匆匆安排跟随自己从京师返回的陈益留下,自己带着亲卫疾驰南阳。

   方城距离南阳,足足一百五十里,朱慈炯却只用了五个时辰,就赶回来了。

   张思源等人已经在城门口等待陛下凯旋了。

   见到风尘仆仆的朱慈炯一行,张思源急忙带着一众官吏,上前拜见:

   “臣等恭迎陛下叶县大捷!吾皇军威浩荡!”

   “平身!”

   朱慈炯翻身下马,疾步走向了一个被众人隐隐拱卫在中心的中年男人。

   只见此人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清瘦的脸上,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

   “臣朱耷,参见陛下!”

   朱耷前出一步,弯腰拜下。

   “叔祖快快请起!”

   朱慈炯双手把住朱耷双臂,将他托了起来:

   “叔祖自南昌而来,沿途清妖肆虐,想必也是受了不少磨难吧!”

   朱耷身上的衣衫,已经换成了一套红色丝绸长衫。

   只是看着朱耷那皲裂的脸,和布满了裂口的双手,就知道他吃了不少苦。

   “多谢陛下关心,臣这一点苦算不得什么,倒是陛下为了大明苦心经营,夺得汉家江山,这才是真的辛苦了!”

   朱耷再次弯腰。

   “走,我们进城说!”

   朱慈炯伸手拉着朱耷,让他与自己走在了一起。

   朱耷此人,不说别的,单单是那些流传后世的画作,就足以值得朱慈炯礼遇了。

   他甚至在想着,这位叔祖的画,可很是高产呢!

   自己是不是找了由头,让他画上几万幅画,留在皇室,作为自己留给后辈的遗产……

   充作临时行宫的原府衙,已经比朱慈炯之前离开的时候,更加的完善了。

   不差钱的张氏李氏等家族,采选上好木材,将这偌大的府邸内装饰的焕然一新。

   甚至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富丽堂皇了。

   若不是朱慈炯再三不准,张思源甚至想用金丝楠来打造了家具呢!

   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朱慈炯可做不出。

   更不会做出圣·千古一帝·花花公子·马桶常客·乾隆的举动来。

   这位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玩意,可是将朱家的坟墓给扒了,然后盗取明陵中的金丝楠,来给自己修建墓室呢!

   ……

   朱耷四下看了看,虽然房间里的家具,几乎是清一色的黄花梨木打造的,但是,朱耷却是为朱慈炯的节俭而暗暗心惊。

   南阳是一个富庶之地。

   虽然自从宋后,因为江南海外贸易的昌盛,使得南阳已经不能算作是全国前列了。

   但是,在北地,南阳依旧是能够排入前十的富庶之地。

   他身边的这位侄孙,夺得了一个完整的南阳,更是鼓励工商,开垦田地,使得南阳工商繁茂,百信安居乐业,这一路上,他更是看到百姓的脸上有了几许红润。

   这是只有吃了油之人,才有的颜色!

   由此,足以证明这个侄孙自然是不差钱的。

   但是,这位一力收复了南阳全郡的皇帝,却只是使用这种一般地主之家使用的黄花梨,这实在是让他太惊讶了。

   此人大有作为啊!

   ……

   “叔祖远来,朕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不知叔祖可愿意留下来辅佐朕,重建大明?”

   朱慈炯开门见山道。

   听闻朱慈炯的话语,朱耷的眼睛腾的就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