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30章 扬州实验田

  第二日清晨,沈知否向朱元璋辞行,带着丫环和家丁离开了扬州。

   李善长随朱元璋他们离开的时候,心里十分得意,把他刘伯温扔在扬州,没有十年八年肯定回不来。

   只是没想到太子殿下也要留下,这是自己没有料到的,怕得罪太子,李善长轻轻咳嗽一声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辛苦,不宜留在扬州恢复生产。”

   李彬也附议。

   老朱皱着眉头心中暗道,这天下终究是我朱家的,咱怎么能看着百姓受苦,让标儿回京。

   一直未说话的朱标重重的咳嗽了声道:“父皇,东宫作为大明一分子,留在扬州体会百姓之苦也好,将来可以像父皇一样做个明君。”

   朱标这一番话,老朱听的十分舒坦。

   沐英双膝跪地,道:“微臣沐英请求保护太子殿下。若陛下不允,臣便不起。”

   “咱准了,让玉儿不要照顾朱樉和朱棡他们了,留下来和你一起照顾太子。”

   “谢陛下。”

   “玉儿谢陛下。”

   朱元璋下令,留下不少将士帮忙,助太子安抚扬州周围的百姓,鼓励耕种。

   朱标书信一封,让老朱带给马皇后,请她帮忙照看东宫的科技院。

   马氏十分支持朱标,朱标交给她放心。

   如今开国初年,朱标并不觉得改制度就可以,眼下需要恢复耕种,土地产粮。

   扬州条件十分合适,可以作为农业第一步。

   老朱回到南*京便下令以恢复扬州为大事,全力支持,鼓励移民,命令扬州之事由太子朱标一人决定。

   移民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背井离乡,还要担心外乡人欺负,水土不服,没地方住都是问题。

   朱标和刘伯温商议后,让人把周围的流民,没有土地的百姓召集登记,鼓励他们留在扬州。

   最难解决的是住处,沐英让将士和百姓清理扬州城的石块和木板。

   大明科技院里那些泥瓦匠和木匠石匠也都被接到命令连夜赶到扬州。

   老朱办事效率很快,也不知道怎么搞来几车粮食,还让人送来一沓宝钞。

   由于缺少木材,都是百姓和将士把废墟里的木材挑出来,拿来做了木棚子。

   朱标让人把它做成简易的木板房供大家临时居住,老朱因为心疼他,把那辆明汽一号给朱标晚上用。

   随后几日,老朱又给他五六百将士,一来做劳力,二来保护他的安全。

   天气逐渐变热,许多将士都是在露天地方睡觉,白天依旧起来干活。

   沐英每晚都是坐在马车外面歇息,但朱标有时会让他进马车睡一会儿。

   扬州的百姓心里感激,杨慎也是经常泪流满面,太子爷陪着他们吃苦,谁不动容。

   刘伯温和杨宪还有其他几个工匠,被朱标安排在简陋木棚中研究更好沤肥。

   沈万三的女儿沈知否留下的粮食和老朱运来的都放在一起。

   每天下午,十个供饭的地方就开始发粥,为了让出力的人不饿肚子。

   朱标命令每天至少有一顿粥可以立住筷子。

   有时候遇到有流民扑过来哄抢别人的粥,都被沐英安排好管纪律的将士抓起来,打一顿,直到不再哄抢,才放下来。

   这种情况下,百姓流民也都老实起来,因为朱标保证每个人都能有饭吃,慢慢的吃饭时都开始排队。

   经过半个月,扬州城里的石块废木都被清理,过几辆马车也不影响。

   杨宪和杨慎督促的好,扬州周围的土地在将士和百姓的日夜兼程下,全部松完了土。

   刘伯温让人丈量扬州城外的土地,登记百姓名额,在谷雨前后,分发粮种。

   分发粮种那天,杨宪让人去邻县买了只大公鸡,让它给农户打打鸣。

   “殿下,这是我和将士们挑选出来颗粒饱满的种子。”沐英扛着两袋挑选的种子道。

   刘伯温站在旁边,这些日子让他一个文臣跟着受苦,朱标都看在眼里。

   “这沈家小姐留下的粮食比我们的还要好。”刘伯温让杨宪解开袋子。

   朱标抬眼一看,果然是。看来沈家有很多好东西啊。

   五月的扬州已经渐渐闷热起来,粮种已经下地,百姓们也没有偷懒,天不亮就去田里。

   不愿意耕种的因为朝廷的鼓励,也都陆续归来开荒。

   院中长了野草,蛐蛐在里面跳来跳去,屋外沐英栽下来的树也都发了芽。

   玉儿每天把饭菜和洗干净的衣服送到朱标房里,伺候他的起居。

   朱标所住的木廊下,几个工匠正在打磨翻转犁、旋耕犁、五铧犁、解放犁。

   沐英送来几块铁皮道:“殿下,铁匠把您要的铁片打造好了。”

   “这不是铁片,是犁上用来翻土的。”朱标道。

   沐英嘿嘿一笑,站在旁边看朱标搞的瓶瓶罐罐,听自家殿下说是什么化学实验。

   他寻思着又不是花,怎么叫花学实验。

   刘伯温和杨宪在旁边记录。

   朱标道:“杨宪,把这个记下来,可以用动物骨加工成骨粉,是植物的最佳底肥……将动物生骨头蒸煮,除去部分脂肪后粉碎细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