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秦华传

第158章 草草收尾

三国之秦华传 书麟 2154 2024-05-30 14:28

  建安元年三月

   许贡上书称:孙策骁勇,不弱项藉(项羽),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放于外,必为祸患。

   不久此事被孙策所知,许贡遭孙策杀害。

   许贡家产被抄没,仆从全部被遣散。

   在这其中有三人,原为许贡门客,受恩于许贡。如今许贡遭孙策所害,三人立志为许贡报仇。

   只可惜因为秦华势大,孙策全心忙于政事军务,极少出行,三人一直没有机会。

   四月初

   孙策由军营返回自己的家中,路过街市之时,忽然非常三支利箭。

   以孙策的骁勇,也仅能挡下一箭,其余两箭全部命中。

   其中一箭更是直接命中头颅,孙策当场身亡。

   随后士卒在人群中找到三名身怀兵器之人,三人自称为许贡门客,此次乃是为了伏击孙策,为许贡报仇。

   于是三人就被当做刺客被士卒抓回孙府,只是奇怪的是三人身旁并无弓箭之物。

   五月

   凉州大旱,好在有工部实施的水利工程,凉州收成并未受太大影响。

   可能是上天不愿见秦华如此得以,之后数月,天下不断爆发灾情。

   六月

   兖州再次爆发大规模疫情,秦华将太医院中大部分人手全部派往兖州,最终将疫情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

   七月

   袁尚与公孙度同盟,进犯翼州。

   秦华遣张辽携二十万大军迎击,袁谭归顺,共同抵御袁尚与公孙度的军队。

   八月

   翼州、幽州同时爆发疫情

   在各地商会的协同下,药材迅速运往灾区,并无出现大范围死亡。

   也因此,袁尚、公孙度退兵回辽东。

   在郭嘉的建议下,秦华并未追击,果然只过一月,两人就因为权力问题爆发内斗。

   十月

   公孙度将袁尚的人头送往长安,并表示臣服,自请幽州牧,秦华准许。

   同月

   秦华使者到达汉中,在得到秦华准许张鲁的五斗米教在全国传教后,张鲁归降,只是对于张鲁请求立五斗米教为国教之事,秦华一直都表示拒绝。

   秦华的官员迅速前往汉中,接管汉中政事。

   汉中失守,刘璋大为惊恐,向荆州牧刘表求助。

   此时刘表已经重病在床,荆州内部也张开了刘琦与刘琮的夺位之争。

   刘琦年长,本应继位,可是刘琮却有荆州蔡家为后盾。

   加上蔡氏不断吹枕边风,刘琦被刘表派往江夏驻守。

   刘表知道刘备与刘琦交好,趁着刘璋求援之际,拨给刘备三千兵士,要他前往益州相助刘璋。

   此时刘备深感自己无力匡扶汉室,心灰意冷之际,忽然得到一人相助,此人名叫徐庶。

   徐庶认为荆州已经无力抗衡秦华,也建议刘备前往益州,于是刘备三兄弟就与徐庶带着三千兵甲前往了成都。

   因为刘备非常佩服徐庶的才识,也就没有继续贤才,也因此错过了两位还在草庐中读书的大才。

   十一月

   孙权继位后虽然全力整顿内务,但是因为孙权年幼,麾下文臣武将皆人心惶惶。

   扬州的袁术在袁绍失败后就不再关心政事,每日在自己建的“皇宫”之中饮酒作乐,体重再次增加了不少。

   建安二年一月

   袁术不顾麾下劝阻毅然称帝,以传国玉玺继位于寿春,建号仲氏。

   自此越发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尸横遍野。部众离心离德。

   秦华以天子诏,命张辽统兵三十万前往讨伐。

   只是三月就攻破寿春,袁术呕血而亡,所幸传国玉玺得以保存,被张辽进献给秦华。

   五月

   秦华带着传国玉玺前往武威,拿着这枚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秦煌喜极而泣,随后大笑三声而亡。

   秦华将父亲的遗体迁移到了洛阳,于洛阳城外建坟。

   完成父亲的丧事后,秦华再次回到长安。

   这时一直在长安翘首以盼的刘协,最终还是没有等到秦华将传国玉玺奉上,这时他已经明白秦华的野心绝不止是摄政王。

   六月

   洛阳城已经大部分完工,居民、世家纷纷进驻,唯独刘协依然留在长安,无缘进驻洛阳那座刚刚建设完成的,富丽堂皇的皇宫。

   七月

   秦华再次进行改革,中书省改为内阁,内阁设阁老十一人,由他们决定所有重要的国家大事。

   秦华只需要在内阁做出决议后批阅即可。

   这主要是秦华知道自己并不是治国的料,唯有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而且即使自己的子孙出现昏君,在这种类似君主立宪制的制度下,国家也能永久的保持下去。

   内阁可以决定所有的国家大事,但是没有皇帝准许都无法实行,同时他们也没有能力废立皇帝。

   建安三年、四年,天下太平。

   秦华在经过数年的修养后,实力大增。

   也因为科举制度的关系,各地贤才纷纷前来参加科举。

   就连没有人来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也在老师庞德公的教唆下前来科举试试自己的实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