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明不南渡

第十八章 京城诛奸侫(七)

北明不南渡 那日十月十 2095 2024-05-30 14:24

  “下官孟兆祥参见太子殿下。”孟兆祥拱手施礼。

   见到孟兆祥竟然出现在这里,朱慈也有些惊讶,但很快回过神来。

   孟兆祥此人在京城也小有名声,为人耿直,判案公正,被世人称之为小青天。

   当然朱慈之所以放过他,并非因为他的名声如何,而是在十几天后他会为明朝尽节而死。

   对于在另外一个时空已经死过一次的忠直,无论他们是清官,还是贪腐,哪怕是令人讨厌的东林党人,朱慈也会给他们一条活路。。

   朱慈不知道孟兆祥为何冒险在乱军中找了过来,但出于对忠义之士的尊敬,起身迎接。

   “孟侍郎,来的正好,您在刑部多年,由您来典刑,孤放心。”朱慈抛出橄榄枝,按照接下来的步骤,大部分官员都要被扫平,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整个朝廷的中枢系统都将瘫痪。

   保留一些可用之人,非常必要。

   如果可以的话,孟兆祥将是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但孟兆祥显然没有体味到朱慈的好意,也并没有兴趣参与朱慈的叛乱。

   他的目的是说服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君,太祖苗裔,为何大逆不道,为祸朝纲?!”

   虽然第一句说的很严厉,但孟兆祥懂得张弛有度,紧接着便给朱慈一个可下的台阶。“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太子若能翻然悔悟,自缚颈首于帝前谢罪,下官愿以人头做保,替太子求情,还侍东宫!”

   听着孟兆祥的话,朱慈有点哑然失笑的感觉,孟兆祥虽然是忠臣,但也太过于天真了吧。

   难道他以为到了这步田地,还有回头路?

   即使有,朱慈也不会走,历史必须要被改变,那不是朱慈想要的结果。

   虽然孟兆祥挺可爱的,但朱慈倒没有什么反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畏的性格,由他管刑部,才能秉公执法,治律严明。

   朱慈面色平静的问道。“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不知孟侍郎可知此话?”

   孟兆祥官至刑部右侍郎,若是这话都没听过,那就白瞎了。“此乃太祖祖训。”

   “既然孟侍郎知道太祖祖训,为何认为孤在为祸朝纲?!”

   太祖祖训,那就是明朝的道德至高点。

   按照祖训来做,即使是错的,亦无法被人挑出毛病。

   即使是对的,只要违背了祖训,也会被舆论唾骂。

   孟兆祥见太子竟然连祖训都搬出来了,心下暗道,太子竟如此狡诈,绝非张庆臻可比。

   孟兆祥不可能从太祖祖训上挑毛病来驳斥太子,只得换一个方向。“朝中何来奸逆,何无正臣?”

   “国库空虚,百姓济贫,必有奸逆上下其手。贼匪猖獗,江山罹难,则无正臣匡扶社稷。”

   一问一答,张庆臻在一旁听着却是插不上话,两个大佬的嘴炮功力都很强啊。

   但是感觉上,太子似乎占了上风。

   朱慈所说的俱是事实,以至于孟兆祥哑口了半饷。

   说的好有道理啊,竟然会无言以对?

   孟兆祥还不放弃,咬了咬牙继续道。“难道殿下私自入刑的众臣俱是奸侫之徒?不正之臣?”

   “当然……若不然孟侍郎便不会正身立于孤前!”

   言下之意,便是称孟兆祥为忠臣,这顶高帽子下,孟兆祥并没有喜色。“朝臣俱逆,殿下可有例证?!”

   要证据?众多朝臣罪恶滔天的证据?张庆臻是拿不出来,但朱慈却拿的出。遥指着西边山西的方向,厉声道。“例证便是那山西无数死难军民,例证便是那已经打到眼前的贼匪!圣上何曾有桀纣之暴?乃至有亡国灭族之灾!然国将不国,社稷不复!何人之过?”

   孟兆祥沉默,难以回答。

   圣上勤政爱民,不贪女色,孟兆祥心里是知道的,讲道理这样的皇帝应当是中兴之主,奈何朝政却每况愈下。

   遍查史书,亦无此例,孟兆祥无法回答。

   “朝中诸臣,居于庙堂之上却不为其政,身为国之肱骨却不为其谋。国穷而官富,国难而官糜,家有硕鼠,何以不亡?”

   张庆臻虽然说不上话,但听到太子和孟兆祥的对白,暗暗深思。

   那些朝臣可不就是大明的硕鼠么,位高算重却无法为圣上分忧,只顾的谋取私利,而无为国之心。

   这样的人留着又有什么用。

   太子将其一网打尽,将他们的家产冲为军饷亦不为过。

   这么一想,张庆臻心里踏实多了,原本被动摇的心思也逐渐坚定起来。

   太子做的是正义的。

   或者说他已经跟太子走到这种地步,现在回头也晚了。

   只要太子不做出杀父弑君的事情出来,张庆臻都能接受。

   至于孟兆祥,原本打算说服太子的却碰了一鼻子灰,明明是聚众作乱,却被说的理直气壮,以至于现在孟兆祥难以找到驳斥之辞。

   但是朝廷命官上千人,要是都被太子扑杀了,这也太过分了些。

   孟兆祥想,即使不能说服太子,至少能不让太子滥杀诸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