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38章 朱棣,你不仅是韩信居然还是周公!——五千字!

  感谢“苏士河的六六”“喜欢侏獴的韦德龙 ”“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至尊元神”“s杨先生”“银明君”“爱离11”“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_?) ⊙ω⊙⊙ω”的打赏。

   祝各位小哥哥、小姐姐:

   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

   和气作春妍,新年胜旧年。

   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

   多喜乐,长安宁。

   ————

   【第二支兵马由朱荣带领前往保定,会同保定孟善部队,在孟善带领之下向南安营扎寨,摆出一副要围攻定州的样子。】

   【第三支兵马则由朱棣率领剩下的士兵围攻西水寨。】

   【至于德州方向,朱棣压根看也不看一眼。】

   【盛庸何福大军目前是:蚯蚓上墙——腰杆子不硬。】

   【老太监上青楼——无能为力。】

   【房昭的山西明军目前是建制相对最为完全的一支部队,并且明初时期山西经济和人口是北方诸省第一。】

   【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山西一个省的实力可以吊打河北加河南。】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全国总人口为五千九百八十七万多人,而山西竟达四百一十多万人。】

   PS:具体数字为全国总人口为人,山西人口人。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17年山西中考历史真题第3题中是这样写的。

   【熟悉明初的朋友一定知道,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从山西往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大移民,还留下了洪洞大槐树的传说。】

   ————

   大唐 长安

   “玄龄(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前隋极盛之时天下户口几何?”李世民问道。

   “炀帝大业五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

   “我朝若是加上民间隐户或有前隋一半以上之人口。”

   李世民感叹道:“若我朝有大明如此众多之人口,东至大海之滨,西至苦寒之地,皆是我大唐领土。”

   “太阳永远不会从大唐落下!”

   众臣皆是脑海里想着此番盛景,到时候就在长安刻块石碑:

   由此东南西北去长安数万里,皆是大唐。

   如此功业,岂不美哉!

   ————

   【杨文和德州军团直线距离约为三百七十八公里,但房昭和真定兵团距离只有七十六公里。】

   【房昭据险而守,燕军主力不来,就持续掠夺燕地人口、粮食,削弱朱棣后勤实力。】

   【燕军主力来,便据险而守为真定兵团争取时间,让其得以补充兵源、辎重。】

   【待真定兵团恢复元气,两相呼应便可对燕地人口、粮食进行持续性掠夺,压制朱棣的后勤补给实力。】

   【西水寨确实易守难攻,但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东西。】

   【西水寨的唯一命门在其身后通往紫荆关的路。】

   【燕军主力对西水寨进行试探性进攻,随后不再进攻,只是单纯包围。】

   【而后朱棣大张旗鼓的带领亲卫及后来的三千营兵马向南开拔。】

   【并且明实录记载此战用了四面楚歌的战术:时围寨久,敌军多南人,天寒衣薄,会夜霜月,上令军中四面皆吴歌,敌军有潜下寨降者言,众闻歌声,皆堕泪思归,无固守之志,但为房昭等所制耳。】

   【韩信让人给项羽唱楚歌,朱棣让人给房昭唱吴歌。】

   【房昭应该感到荣幸。】

   【毕竟根据数学定理,四舍五入之法。】

   【朱棣等于韩信,那我房昭妥妥的西楚霸王项羽复生啊!】

   ————

   大明 建文三年

   西水寨的房昭听到耳中只觉得讽刺,朱棣可能是韩信,但我绝对不可能是西楚霸王啊,我真的不行啊。

   耳边还充斥着诸将的劝谏之语。

   “将军投降吧,反正最后燕王也赢了。”

   “投降吧,将军,反正我们也打不过。”

   “早点投降还能混个好位置。”

   房昭满脸正气怒斥道。“身为军人岂能轻言投降,尔等未战先怯。”

   “当斩首以正军心。”

   余光看到身后护卫准备拔刀,刀口已出鞘,又放平语气说道。

   “但……!”身后护卫将刀缓缓放进刀鞘,但虎口仍然紧握住刀把。

   至于拔不拔刀?就得看房昭接下来的话了!

   “朝有奸臣,陛下被奸臣所困,燕王殿下听从太祖皇明祖训奉天靖难乃是正道。”

   “怎么能说是投降呢?”

   “侮辱我是小事,你们怎么能侮辱爱国忠君的燕王殿下呢?”

   “速速去找些荆条来!”

   “我被奸臣蒙蔽,竟然差点与燕王为敌,我要去向燕王殿下负荆请罪!”

   身后数名护卫虎口皆是松开刀把,连忙跪倒在地。

   “将军英明。”

   ————

   大秦

   项羽已经无力吐槽了,太抽象了,之前看见自己的埋身之地也就罢了。

   怎么四舍五入房昭就是我了?凭什么不能四舍五入朱棣是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