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全球末日,我为国家守太平

第53章 孩子出生起就会被教导,做父母不需学习考核

  “啪!”

   沈母无法接受儿子丝毫不顾及丈夫颜面的顶撞忤逆,竟是当场甩了沈墨一个耳光!

   但是沈墨个子高,这一巴掌打在他下巴上。

   “狗娃子!你怎么和你爹说话!欠收拾了是吧!”

   沈老太太推开被气得火冒八丈的沈建国,举起木拐杖劈头盖脸的打向沈墨!

   被彻底惊住的沈君澜意识到奶奶可能是痴呆犯了,一把拉过哥哥,抬手去接迎面劈下的拐杖!

   “啪”木屑四溅,拐杖断成两截!

   这一沉闷一击,震得她虎口生疼。

   手掌旧伤裂了,刺目的鲜血直流。

   沈母给吓得不轻,连忙去看沈君澜的手,却被沈墨一把拦住,他***静地望着母亲,嗓音薄凉道,

   “从来都是我多管闲事。”

   紧接着。

   沈墨握住沈君澜满是鲜血的手拽着她一路下楼,去车上拿绷带。

   沈君澜这会儿脑瓜子真的嗡嗡的。

   她不知道哥哥对父亲有那么意见。

   她六岁时那场手术是全身麻醉,像是小孩手指头般粗的针管直接打进脊椎。

   因为当时年纪太小,术后有影响较大神经后遗症,导致她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不清晰。

   她的记忆中父亲和多数小朋友的父亲差不多,爱抽烟,喜欢处朋友喝喝酒,忙于工作,别的也没什么。

   反而对哥哥记忆很少,也就是一两年一次偶尔会回来。

   给她带很多礼物,幼稚的洋娃娃、巧克力糖之类,每次呆不到几小时就走。

   不过,她听邻居说过,哥哥小时候是整个小区最能干的娃子,六七岁就能买菜、做饭、洗尿布、带孩子什么都会,干活麻溜得很。

   “哥,奶奶不是故意的,这些年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了。”

   “至于咱爸,我不知道你小时候他是怎么样的人,但说不定有苦衷呢,年代不同,他们那个年代讲义气。”

   沈君澜坐在副驾驶上,轻声的劝向沈墨。

   沈墨为沈君澜包扎手掌,他纤长的睫毛低垂,嗓音冷淡,

   “明知道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应该贸然去接,明知道自己无力分心照顾家庭,不该生了又生。”

   “生而不管,无论在外面是什么身份,就是失职的父亲,不配为父。”

   说到这里,他似乎还想说什么,但见妹妹用如朝阳般明辉堂堂的眼睛注视着自己,便没有再说了,或许对记忆残缺的妹妹来说,父亲还不错?

   其实他想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舍己为人是美德,但孩子不属于父母的私人财产,割舍孩子的安危,换取旁人的安生,或许是“好人”,但不是“好父母”。

   从小到大沈墨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自有记忆起就被赋予无穷无尽的希望、要求。

   沈君澜可以因为爱好练武,荒废学业,是因为沈家已经有一个足够出色优秀的“大学生”沈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代家长都一样。

   沈墨能够理解父亲、母亲、沈老太太对自己严苛,但他永远痛恨不负责任的沈父。

   小时候沈墨和沈母为了妹妹的病,周转奔波。

   一张张雪白的病危通知书下,沈母恐慌的多次痛哭昏厥在医院。

   这时候,他们的父亲在哪?

   沈墨当时不过就是十多岁的孩子而已,他站在冰冷的医院楼道时,该有多无助彷徨?

   沈墨善于隐忍,上一世所有人都在为沈君澜的牺牲而眸红落泪,唯有他站得笔直,一言不发。

   他难过的时候,会将所有情绪藏起来躲在没人角落舔伤口。

   这也是童年经历导致的,自从到大,他哭的时候,没有人会帮他。

   沈老太太会笑话他,沈父让他滚蛋,连母亲都不赞同的摇头。

   男孩子是不可以哭的,何况还是军人烈士的后代。

   沈君澜的出现对他来说是救赎,雪白柔软的小小一团。

   每天放学后,将妹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

   妹妹就会亲亲他,软软唤他哥哥。

   沈君澜刚会走路时,医生说她心肺功能衰竭的确和环境有关系。

   沈墨认为,如果不是沈父带旁人回家住,让家里整日充斥着刺鼻的烟酒味道,妹妹也不至于病情日渐恶化。

   好人做到这个份上,那就别生孩子,孩子的命就不是命?

   他怒上心头,将住在家里的烟鬼“轰”了出去,把酒瓶子全都砸了,结果却是被沈父暴揍一顿。

   之后,沈父替旁人找房子奔波。

   沈母、沈墨为沈君澜重疾奔波。

   沈墨将妹妹的病全部归咎于父亲身上,父子关系便再也没融洽过。

   “没事的,哥哥,我先上去。”

   沈君澜沉默了一会儿,浅色的唇角微微上扬,抬手摸了下哥哥被打红的下巴。

   世界或许冰冷,但笑是篝火。

   沈墨被暖了一下,没来及回应,就见妹妹下车走了。

   见她上楼去找父母,心里落空几分。

   这些年,他从来没有和妹妹好好聊过天。

   一方面他的确很忙,与家里的关系淡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