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召唤鬼神吕布,打造仙秦!

第227章 当西域门户敞开时,帝国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若是换作其他皇室,白琳必定会坚决抗争,然而在大秦,情况有所不同。

   赢华道:“公主,你的决定不是已定下了吗。”

   白琳回应道:“我岂非担忧变数。”

   她的言辞直率,无需在赢华面前隐藏。

   赢华不仅是赢耀的心腹,早在九公子府时就已崭露头角。

   世人可能会误解他在宫外的职责意味着被边缘化,但在大秦,那些在外守护的,恰恰是君王最为信赖之人。

   如果连这点信任都得不到,那就真正是被排斥在外了。

   在其他国家,这或许被视为边缘,但在大秦,恰恰相反,这象征着权力和信任。

   赢华接着说道:“眼下,帝国只是在探讨,关键在于开放的态度。”

   他提到,“毕竟这次和亲的候选公主,仅有两位,其中龙依依公主来自火龙帝国,还在路途中。”

   白琳微笑道:“火龙皇的决策总是出人意料,原本以大使身份而来,现在却又转为和亲使者。”

   “临时增派皇族强者,这手法,唯有火龙皇才会如此独特。”

   赢华心中暗想:“你嘲笑火龙,其实两国各有千秋,没有谁比谁好到哪里去。”

   过去他们作为臣子,对外界了解有限,但如今大秦与世界接轨,与东域的信息交流已无障碍。

   任何外交联盟的建立,都为大秦提供了情报交换的渠道。

   在麒麟殿,赢耀端坐龙椅,满面笑容,倾听群臣的讨论。

   “陛下,臣以为应先迎娶孔雀帝国的白琳公主。”

   主父偃和寇准提出了建议。

   然而李斯等人则倾向于火龙帝国,认为其急于和亲,显露出诚意。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赢耀心中明了,选择顺序背后关乎他们的政治利益。

   和亲公主的联姻,都将为他们带来政治收益。

   于是,各个势力都在暗中争取。诸葛亮、张居正、李善长、狄仁杰等次要辅政大臣,并未公开表明态度,他们保持着中立,毕竟两位公主的婚事已成定局,没有轻易的转变。雨化田、东方白、顿弱、姚贾、曹正淳等情报负责人却保持着距离,他们只需遵从君王的指示,其他纷争与他们无关。

   秦阳和荀彧极力推崇白琳公主,事实上,白琳为他们带来的政治收益不可忽视。

   此刻,他们自然会站在白琳这一边,更何况这些提议并不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

   当秦阳察觉时机成熟,预备作出决断之际,萧何、贾诩等人纷纷发表意见。

   “陛下,依臣之见,两位公主一同迎娶,方显公正。”

   贾诩提出了建议。

   萧何接着道:“白琳公主功勋卓着,理应得到帝国的公开赞扬。”

   他坚定地支持贾诩的看法。

   “臣同意贾诩大人之言。”

   张九龄也赞同道,其余如李斯和主父偃等人心照不宣地苦笑了。

   这些朝廷重臣间不乏圆滑之人,他们显然是在寻求折中之道。

   “我们支持陛下您的决定,无论您如何裁决,我们都全力配合。”

   李斯等情报首脑果断表态,声音掷地有声。

   秦阳微笑道:“各位爱卿各有高见,足见我大秦人才济济,见解独特。”

   他接着说:“但今日,我们将遵循多数人的意见。”

   他透露,地方官员与贾诩等人的看法一致,为帝国长远考虑,两位公主同时迎娶,避免内斗的隐患。

   他强调,若有所谓先后,可能会引发宫廷纷争,对国家不利。

   群臣齐声道:“遵旨。”

   李斯、秦阳等人深知,此事背后有他们对白琳的人情债。

   同样的,他们也欠着炎龙国的恩情,这些恩惠体现在大秦与炎龙的贸易往来中。

   秦阳等人的贡献则体现在与孔雀国的贸易关系上,数额庞大,皆是他们的政绩体现。

   秦阳设立的规则鼓励内部良性竞争,只要不触犯帝国的根本和利益,能推动更多贸易,便是功绩。

   如今的大秦,经济主导,军事辅助,因实力强大,东域各国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秦阳无意外,大秦便能稳坐钓鱼台。

   这就是大秦如今的底气。

   朝廷的现状是,秦阳的决策无人敢于质疑。

   因为他的每一项决策,从未出过差错。

   看似大胆的决策,往往在实施后展现出深远的价值。

   因此,臣子们坚守原则,尽管可以表达异议,但需深思熟虑,有理有据。

   对于秦阳的战略和决策,他们会详尽推敲,只有确信存在问题,他们才会提出反驳。

   毕竟,秦阳的每一个决策,都不会轻易暴露在众人眼前。

   每当决策重大事务,赢耀总会在密室中召集帝国的元老级官员,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他们的共识或是大多数的支持下,荣耀才会谨慎地发布决定。

   随着大秦与火龙和孔雀两大帝国的联盟,实质上,列强们默认了大秦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平无战事。

   尽管列强们不会直接参战,但其他拥有实力的势力却可能借此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