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大明星爱上我

第1755章 徘徊!

  "你以为只有你在坚持真相?"陆巍嗤笑着往茶杯里续水,"那个举报我的患者,化疗前转移灶已经扩散到胸膜。不超量用药,他连三个月都撑不到。"

   张煜想起那个暴雨夜,自己躲在值班室看陆巍的诊疗记录。

   窗外炸响的惊雷中,他拨通卫健委举报电话时,手指正按在键盘的"Enter"键上。

   "医疗不是非黑即白的棋局。"陆巍从公文包掏出沓泛黄的病历,"这个患者用仿制药续命两年,家属至今不知道药是走私的。"

   他点燃病历纸时,火苗腾起的高度恰好映出墙上"医乃仁术"的拓片。

   张煜看着灰烬在紫砂壶旁飘落,突然想起昨天在旧书摊买的《希氏内科学》。

   扉页上印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张医生,有人要见你。"茶馆伙计突然引着位穿藏青唐装的老者过来。

   老人胸前的木牌刻着"华夏医师协会伦理委员会",身后跟着的律师正抱着厚厚的文件箱。

   "我们收到了三百封联名信。"老人将信件堆在桌上,最上面那封字迹歪扭:"张医生救过我爷爷的命,求你们别让他失业。"

   张煜望向窗外,晨雾已经散尽。

   东直门中医院的红灯笼在朝阳下摇晃,像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他摸出衣袋里的钢笔,金属外壳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

   这次,他看清了笔帽处细小的刻字——"仁心仁术"。

   华夏医师协会伦理委员会的会议室飘着檀香,张煜望着投影幕布上跳动的数据光标,喉结动了动。

   律师正在宣读《医疗伦理审查白皮书》,他注意到第三十二条被重点标红:"基因编辑临床试验需经全体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表决通过"。

   "张医生,您对'天使计划'了解多少?"委员会主任突然转向他。

   老人手中的沉香木手串泛着乌光,十二颗珠子正好对应着钟表的十二个刻度。

   张煜想起和睦家医院递来的合同附件。

   那页写着"天使计划"的A4纸飘着油墨香,项目介绍里"基因剪刀治愈儿童癌"的标题下,却用五号字印着"受试者家属需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

   "这是医学进步的必要代价。"他听见自己说,尾音在空调风中发颤。

   窗外长安街的霓虹次第亮起,像一串永不熄灭的手术灯。

   散会时周楠在走廊堵住他。

   记者胸前的相机镜头盖还没打开,睫毛膏晕染出黑眼圈:"陆巍诊疗记录里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比常规化疗高出四倍。"

   她递来的U盘里存着七百多页病历扫描件,最底下压着某跨国药企的内部邮件截图。

   张煜回到出租屋已是深夜。

   妻子蜷缩在旧沙发里,膝头摊着本《肿瘤靶向治疗手册》。

   穿刺结果单躺在茶几上,4B级的判定像道黑色裂痕。

   他注意到药盒旁多了瓶天竺产的仿制药,铝箔包装上英文标签的油墨印着淡淡血迹。

   "社区医院王主任给的。"妻子把药盒往他跟前推了推,"他说这是临床试验的安慰剂……"

   张煜突然想起陆巍点燃病历时说的"走私药"。

   他摸出手机搜索药盒上的生产批号,跳出的网页却是高棉某地下诊所的广告。

   页面背景里,戴金链子的男人正往卡车装运白色药片,车牌被刻意模糊处理。

   和睦家医院的基因实验室冷得像太平间。

   张煜透过观察窗看着培养舱里的儿童癌细胞,淡蓝色荧光下,病变细胞像外星生物般蠕动。

   护士递来的知情同意书厚如字典,最末页夹着张器官捐献登记表。

   "这是第17位受试者。"主治医师的声音被防辐射玻璃隔开,"前16例中有9例出现排异反应,但存活时间延长了……"

   张煜想起昨天收到的匿名威胁信。

   信纸是用《医师法》内页裁的,上面用手术刀刻出歪扭的字:"你儿子的小学今天有消防演习"。

   他摸出手机查看定位软件,红点显示儿子正在学校操场集合。

   散会时周楠的U盘突然开始自动播放。

   黑屏的投影仪上跳出段监控视频:陆巍深夜在肿瘤病房走廊徘徊,手里攥着瓶未标注药名的注射液。

   时间戳显示这正是患者家属持刀行凶的前夜。

   "他在销毁证据。"张煜听见自己说,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激起回音。

   窗外的知春路堵成长河,车灯汇成的光带像DNA螺旋般延伸向远方。

   回到家时妻子正在熬中药。

   砂锅里的药香混着仿制药的苦味,在老旧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扭曲成团。

   儿子房间漏出的台灯光斑里,作业本上写着:"我的爸爸是英雄"。

   手机突然震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

   照片里儿子穿着消防演习用的荧光马甲,背景是小学操场斑驳的围墙。围墙顶端插着碎玻璃,在夕阳下闪着冷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