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843章 灭吴之战(下)

  孙权已经撑不住了,而他的盟友们也没一个能帮助他的。

   单靠吴军,实难成事,如今军心涣散,兵卒毫无斗志。

   汉军人数多于吴军,若全面进攻吴郡,孙权唯有遁入湖泽为山越,或兵败被擒,沦为阶下之囚。

   而在逃跑的时候,孙权与吴郡士族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士族们作为本地地头蛇,虽然很大程度上与吴国政权进行了绑定,但是绝大部分的人是不想跟着孙权背井离乡的。

   更别说是要逃亡海外了,那多危险啊,出海远航未知性和危险性太大了。

   虽然孙权之前曾经派出水师抵达过夷州,之后也确实将其纳入自己的治下,当成吴国的领土。

   可是这个前人从未开发过的地方,生活状况如何犹未可知,他们这些家产都在本地的人凭什么要抛家舍业的追随而去?

   他们还没有忠诚到那个程度,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在孙权撤离的时候跳反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张昭先是站出来劝孙权投降,但是被孙权坚决拒绝了。

   孙权表示,比起投降他宁愿死。

   于是张昭站出来开始针对本地的士族豪强,表示大家君臣一场,现在吴国还在,大家为吴王征调一批粮秣是尽仁尽义之事。

   大家好歹都是君臣一场,不应该如此决绝的收场。

   张昭这些年在江东还是挺有声望的,而且年龄又大,许多士族还是比较尊重他的。

   在他的劝说下,倒是有不少人捐献钱粮,但是不多。

   当真是世态炎凉,孙权无奈,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三百多艘大小海船,两万五千的青壮男女,三个月的粮食,两万匹绢布,以及杂七杂八十几箱子的金银财宝、珍珠翡翠。

   这便是孙权匆匆忙忙能够带走的东西。

   临行之前,他一直在犹豫自己要不要将自己辛辛苦苦修建的规模庞大的吴王宫给烧掉。

   当初他是有问鼎天下的志向的,他是准备称帝的,因此吴王宫修建的很豪华。

   可是这豪华的吴王宫,现在看起来好讽刺,并且如果留下来,也只是白白便宜刘禅而已。

   张昭表示,为了吴王后世的名声考虑,还是不要烧毁了。

   留下吴王宫,以示自己还有等到将来反攻之志。

   若是烧掉,那么以后的史书中,恐怕只会说吴王是抱头鼠窜,灰溜溜逃走。

   “事已至此,局势已然失控,我虽心有不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败了,吴国已无回天之力,能侥幸活命已是万幸,尽数退守益夷州也不过是垂死挣扎,但活着总归是好的。子布,一同离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倘若命丧于此,便再无希望可言了。”

   张昭摇头:“吴王,现在就允许我倚老卖老一次吧。当年伯符纵横江表,英姿勃发,我等追随小霸王,亦是雄心壮志,睥睨天下英豪。”

   “后逢伯符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我张昭不才,幸运得受伯符信赖而托孤。吴王虽少年,却胸中有丘壑,志气远博,遂许以驱驰。”

   “后遇危难,所思所想亦唯有吴王身家性命,虽常有怯懦而降之语,无非是弃虚名而守实利而已。”

   “吴王虽无天命,然为张昭之主,故唯有鞠躬尽瘁,吴王不降,臣亦不详。吴王欲走,臣便以血阻敌,必然不让天下轻视我吴国无人。”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孙权握着张昭的手,相顾无言良久。

   孙权忽然觉得自己很愧对对方,张昭已经八十岁了,眼看着就要寿终正寝,最后却因为自己无德,沦为了亡国之臣。

   但孙权知道自己没有多少伤感时间,他必须尽快动身,周舫已经被汉军围困在乌程县。

   他本来是可以逃走的,但是为了挡住敌人为自己争取时间,才最终被包围。

   此时乌程县外,桓麟、黄乱,连同吴兴沈氏的豪强之兵,以及自荆州长沙郡一路杀来的赵累、王甫等将领。

   皆将其麾下军队投入攻城之战,另派兵扫荡周边,欲使乌程县成为孤城。

   乌程县仅有两千余名守军,面对会师后近三万人的汉军大军,实难与之抗衡。

   很快便被突破外围防御,进入蚁附登城之阶段。

   周舫奋不顾身,持刀御敌,率吴军与汉军于城头展开激烈争夺战,几近杀成血人。

   刀亦断三把,然其毫不畏惧,夺过汉军之刀继续劈砍,奋力厮杀,英勇无比。

   因周舫之勇猛,吴军并未溃散,与汉军连战不休,给汉军造成不小损伤。

   然汉军四面攻城,给吴军压力甚巨,未几,除周舫所镇守之城墙外,其余三面城墙尽皆失守,周舫与其身旁最后百余亲兵成为最终之抵抗力量。

   此时距开战不过一个多时辰,然于赵累等人而言,却已漫长无比。

   “未料至此,仍有人愿死守,此周舫,着实不凡。”

   赵累遥望着城头之血战,感慨万分。

   “纵是再衰败,亦有愿奋战之猛士,只可惜此等猛士乃吾等之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