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第54章 分家3

  三五个月后,两人还会觉得自己应该断亲吗?

   到时候一顶大不孝的帽子扣下来,他这段时间做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所以“断亲”二字得从赵氏夫妇口中说出来,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摆脱这一家人。

   “赵大郎你做梦!你本就不是我老赵家……”

   “咳咳,你闭嘴!”赵老汉打断赵氏的话,不满的瞪了她一眼。

   赵氏惊觉失言,悻悻的闭上了嘴。

   虽然赵氏及时住了嘴,但赵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之前的猜测果然是对的,赵大郎根本就不是赵家的孩子!

   这让他心里对欺瞒赵氏夫妇产生的那丝愧疚感烟消云散。

   “娘说我做梦,那我今天就做一回梦,这个家我还真就不分了。”

   赵氏刚压下去的火又被挑了起来。

   她指着赵朗骂道:“你个孽子,我要和你断绝母子关系!

   你想在老赵家赖着不走?我告诉你,没门!”

   族老见她连断绝关系的话都说出来了,皱眉说道:“赵氏,过分了啊,自己的儿子,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二大爷,我认真的,今天正好你和里正都在,我们夫妻俩要和这个孽子断绝关系,你们做个见证。”

   族老没搭理她,而是转头问赵老汉,“有福,你怎么说?”

   赵老汉哼唧道:“我……我没意见。”

   分家的话儿子有权利要求分割家产,因为要给父母养老。

   但是断亲是单方面的,还是父母提出的断亲,做儿子的断也得断,不断也得断。

   族老还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却什么也没说。

   他对本家的这个侄子失望透顶,一句话也不想说了。

   里正问赵朗,“对你爹娘要和你断亲的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朗两眼失神的望着地面,缓缓摇头,“我……没什么可说的。”

   里正见状,摊开随身携带的纸张,刷刷刷写下五张断亲书,拿起其中一张念给大家听。

   “圣德三十一年七月廿九,赵有福,赵氏与其长子赵大郎断绝父子、母子关系。

   赵大郎一家迁出赵氏族谱另开一族。

   从此,赵氏一家与赵大郎再无瓜葛。

   特立此证为据。

   见证人:赵氏一族第十一代族长赵长思;山泉村里正赵星河。”

   念完断亲书,他问两方有没有意见。

   双方均无意见,于是赵家人和赵朗一家以及族老和里正均在纸张下方签字画押。

   断亲书一式五份,赵家一份,赵朗一份,里正和族老各一份。

   最后一份要拿到镇上去给赵大郎一家更改身份信息。

   从此以后再没有赵家长子赵大郎了,是赵家家主赵大郎。

   林念和豆豆的身份信息也要随之改变。

   赵朗发现,这里的字好像都是繁体字,银票上,天香居的墙上,以及现在看到的都是和古代一样的繁体字。

   这一发现让他很是是高兴,繁体字他认识一些啊,这岂不是说他以后不用按部就班的学识字?

   赵氏阴阳怪气道:“既然断了关系,那你们就自己出去找地方住吧,这里是赵家,不欢迎外人。

   对了,除了你们的衣物,其他的都是赵家的东西,你们通通不能带走。”

   林念庆幸自己将银票贴身放好了,否则在赵氏的眼皮子底下怎么将钱拿走?

   她回到偏房,将一家三口的衣物和昨天买的红糖等东西装进包袱。

   在她收拾包袱的过程中,周氏一直跟在身侧盯着她,生怕她多拿了什么。

   见林念除了衣物,还装走了其他东西,她不悦道:“娘说你们只能带走衣物。”

   林念温声道:“这些东西都是豆豆爹买的,是我们一家的私物,弟妹觉得我不该带走吗?”

   周氏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再说什么。

   林念回到上房,赵朗见她收拾好了东西,便问里正:“里正叔,村西头吴叔家的那间院落能借我住一段时间吗?

   我不住太久,最晚也会在入冬之前搬离。”

   吴家是五年前搬来山泉村的,刚来时村里人并不是很接受他们一家。

   为了不和村里人起冲突,他家就将房子盖在了村子的最西面,和村里人隔着大概百米的距离。

   吴叔的儿子在丰台县做生意,两年前在县城买了房子,就将爹娘都接去了城里。

   临走前,吴家人将房屋托靠给了里正,希望他能照看着点,别让家里断了人气。

   还说如果村里有谁家借住,里正觉得人品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借给他暂住。

   吴家在走的时候变卖了家里的大部分物件。

   如今剩的基本上也就是炕啊锅灶啊这类没办法搬走的东西。

   所以借出去也不担心别人会破坏家具什么的。

   而且,房子借出去,一方面可以帮助别人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也不用再麻烦里正天天往吴家跑。

   赵朗知道这事,所以才会开口和里正借房。

   “房子借你没有问题,但是那屋里什么也没有, 你怎么住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